老北京新闻之忆老北京天桥往事
来源:顺益兴四合院 | 作者:顺益兴四合院 | 发布时间: 2018-07-26 | 187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家住菜市口,学校在和平门外。两地离天桥都不远,课余或假日常和小伙伴儿到天桥闲逛。天桥既是杂货市场,又是艺人卖艺的场所。当时,天桥刚进行了整顿,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天桥的商业很繁荣,一街两行都是做买卖的,既有商店,又有摊贩,杂货品类齐全,琳琅满目;南北小吃应有尽有,多半是边做边卖,香味、甜味扑鼻,令人胃口大开。

  天桥演出丰富多彩。

  记得最北边居中处是评书家陶湘九先生说《三国》的场地。场后边放着一张桌子,场四周摆了一圈长条凳。陶先生当时年近六旬,端坐在椅子上,一板一眼地说书,有时也拍惊堂木。他表演生动,语速缓慢,中老年人都听得很入神。我们这些听蹭书的孩子,耐不住性子,往往听了几句就离开了。陶先生场子东边是关学曾表演北京琴书。关先生名气很大,可能因为年龄关系,我们喜欢热闹,对先生的演唱兴趣不大,觉得不如南边蔡金波女士唱的西河大鼓动听,因此,常舍弃关先生而驻足蔡女士的场地边。


  离蔡金波演唱场所不远,有一位小孩清唱京剧。地上用石灰或大白书写着几个大字:八岁幼童“小傻子”学唱马连良。小孩儿眉目清秀,浑身透着机灵,一点也不傻。可能是为了招揽听众,起了这么一个引人注意的外号。拉二胡的人是他父亲,也就三十多岁的样子。小孩天生是唱戏的料,又经过专门训练,做派潇洒,字正腔圆,很像回事儿。我至今记得他唱《甘露寺》乔玄的大段唱词: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刘备本是靖王的后,汉帝玄孙一脉流……他对马连良的许多唱段,诸如《借东风》《淮河营》《空城计》都学得惟妙惟肖,深受听众喜爱。他每唱完一段,大家都热烈鼓掌,纷纷掏钱。父子俩并排站在场地中央,深深鞠躬致谢。我当时也有些担心,“小傻子”这么小,成天价在此卖艺,不影响上学吗?后来知道,当时北京不少中小学校都是二部制,每天学生只上半天课。

  艺人演出有时是要花租金的。有些艺人只能表演半天儿,剩下的半天儿或到场地比较便宜的地方去演出,或另谋其他职业。我常看到“小傻子”的父亲在菜市口东南角两家商店间一块凹进去的空当摆张小桌为人修理钢笔等小物件。孩子唱戏的西边不远处一名叫辛文立的艺人变戏法。他四十余岁,演技精湛,在毫无遮掩,四周都是眼睛的情况下,凭着一张桌子,一个大木箱,大变活人,真叫绝了,观众掌声不断。


  变戏法南边场子里表演者非同一般,主演是位残疾人,年近五十,名字大概叫孙小方。他不算是说相声,但说学逗唱都很精彩。他拖着一条残腿,表演着各种逗人发笑的节目。据说他原是一位戏剧武生演员,一次演出武打时,失身摔下了舞台,一条腿摔坏,医治无效,成了伤残人,不得已离开了舞台。他很顽强,不甘心吃闲饭,自习丑角,练就了一身表演技巧,在天桥地摊表演中赢得了许多观众,成了气候。

  南边两家的表演也很吸引人。一位是绰号叫大金牙者操演的拉洋片。一个布棚下,放着一个大木箱,前面有几个镜头。观众坐在凳子上,透过镜头可以看到各种景物和连环画。大金牙一边演唱,一边拉扯画片的绳索。他唱得动听,画面也好看,观众们为了一饱眼福,争着观看。我们小孩子没有钱,一般都不看,只听大金牙的演唱。

  拉洋片的西边,是大刀张宝忠的药店,三间门面,坐西朝东。长长的柜台后面布满了药厨。门外一旁竖着一杆大刀,很像关公的青龙偃月刀。药店前是宽阔的表演场地。张宝忠已步入不惑之年,他有两个徒弟,都二十来岁,一高一矮。他们两个表演武术,一个比一个精彩,博得一阵阵掌声。张宝忠有时也表演一场,不是耍大刀,就是仰卧在长条桌上,两手、两足、头部同时用力,撑开五张硬弓。这两个节目足以表现张宝忠武艺高强,艺盖群雄。

  天桥的文艺、武术表演,真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

  令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的还有中心区宝三的摔跤场。这里场地宽阔,地上铺着黄土,平坦而松软。宝三是知名武术家,尤以摔跤见长。他当年五十岁左右,中等身材,显得干练而矫健。表演者有十多位,身着褡裢,年龄都在三十五岁以上,是宝三的师弟或是徒弟。大多数人的耳朵都是变形肿胀的,这可能是长期练摔跤挤压的结果。宝三的耳朵却是如常人,不知是什么缘故。摔跤人身体都很强壮,但对待观众又很谦恭。他们经常说的是:无君子不养艺人,感谢大家赏个饽饽钱,我给大家行礼了。说着就转着身,向四周的观众鞠圈躬。也有人说:有钱的请帮个钱缘,没钱的您站脚助威。我们要说半句不在行的,那是没经过学习。我们是经过学习的。好,伙计们,卖力气!


  表演开始了。两个人一班,轮流比赛。两个对手面对面站定,双脚都呈八字形。他们伸出双手,自然地扭动一下膀臂,就开始出招。他们或抓住对方的手,或抓住对方的胳膊,或拉紧对方的褡裢,展开了激烈搏斗。他们各施绝技,力求击败对方,有的旱地拔葱,把对方直直摔倒;有的倒挂金钟,把对方击败。有时一方眼看就要赢了,想不到对方巧妙地使个绊子,立即转败为胜。不少人说,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从我亲眼看到的摔跤场面,我觉得他们还是认真表演的。一场激烈的竞争结束后,开始收钱了。全体表演者一齐站起,向四周的观众敬礼、鞠躬。纷纷道:众位,你们开眼了,请赏个窝头吃!好,这位给钱,谢谢!这位也赏钱,多谢!这位给了张大票,我给您作揖了。他真的抱起双拳,连声致谢。当然大部分人是不给钱的,小孩子更不用说,他们也不生气。最怕的是有人忽然挤出人群,连带好几位跟随而去,这样子场子就乱了,生意就被搅黄了。有时他们也免不了说几句损人的话:您看那位开溜了,他家着火了。那位也颠儿了,给他妈抓药去了。然后笑望着大伙儿说:你们家都平安无事,继续看哥们儿摔跤吧。好,弟兄们,卖力气!一场新的角逐又开始了。

  宝三有时也表演一场,多半是徒弟陪同。他们都很认真,彼此不分胜负,甚至眼看着徒弟就要赢了,宝三总能出其不意地使出个绝招,把对手摔倒在地,全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宝三最拿手的是耍中幡。我有幸看过他两次表演。所谓中幡,就是一根两丈五的竹竿,顶端十字交叉着几根横枝,上面分别拴着铃铛、飘带和丝绸结成的绣球。宝三先生举起幡,不停地舞动着,还不时地抛向上空,有时双手接住,有时落在胳膊肘上,有时落在肩膀上,有时低下头,幡落在脖子下面的后背上。宝三轻松自如地舞动着,惊险、动人。这是宝三的绝活儿。我多次逛天桥,只见过他一个人表演。他一舞幡,观众总拼命拍手,高声叫好,大把的钱币投进场子里。宝三是知名的武林高手,晚年经常作为裁判员出席各种武术比赛。


  天桥也有几家室内演唱的场所,门外都有人卖票。小孩子只能隔着敞开的门帘窥望。那里摆着桌椅,观看者都坐在椅子上,边喝茶、嗑瓜子,边欣赏节目。天桥戏院、电影院颇有几家。后来许多成名的演员如赵燕侠、梁益鸣、新凤霞、侯宝林都曾在这里演出过。我曾在丹桂戏院看过河北梆子《铁弓缘》。戏园的设备很简陋,一个舞台,几十排木凳。演员们的表演倒很认真,不时有人叫好。那时天桥的电影院也不像市里的那么讲究,都是陈旧的,而且比较小,容纳客人少,可服务态度好,不分场次,随买票随看。如果你是这场放映中间进场,下场可以接着看,看一天也没人管。我曾在东边紧靠大街的中华影院看过两场半常香玉主演的豫剧片《花木兰》,过足了戏瘾。

  过去的天桥是底层人民购物、饮食、娱乐的天堂。他们在这里能买到便宜的物件儿,吃到可口的美食,欣赏多彩多样的文艺、武术节目。